2月28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国新办举行的促进工业和信息化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发布会上强调,着力推进基础和关键领域创新突破,进一步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着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纾困帮扶,促进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今年,计划再培育300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左右。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肖亚庆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工业经济实现持续恢复发展。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比2020年提高6.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1%。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6.6%。
“目前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供给体系质量还亟待提高,仍存在不少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风险问题。”肖亚庆表示,“2022年,工信部将着力推进基础和关键领域创新突破,进一步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着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纾困帮扶,促进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持续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具体而言,一方面,着力打通重点产品供给堵点卡点。加强能源、物流、用工等要素保障协调,优先保障基础工业产品、重要生活物资,包括农资、化肥等重点企业稳定运行。另一方面,积极提振制造业有效投资。工信部将抓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和项目实施,启动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鼓励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推动电信运营商加快5G和千兆光网投资建设进度。
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表示,特别是在高度全球化的集成电路产业方面,要发挥资本对产业带动作用,欢迎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加大在华的投资。田玉龙称,工信部将继续为国内外的集成电路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市场环境,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依法给予内外资同等待遇,特别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共同维护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肖亚庆表示,从数据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销售总额、利润总额、创新能力和一般企业相比都有明显提升。工信部将继续推动中小企业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今年,计划再培育300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左右。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据田玉龙介绍,5G正式商用以来,我国的5G建设和应用保持了全球领先水平,对稳增长、稳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加快发展态势。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通过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全国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超过150家,平台服务的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全国已超2000多个。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已经达到了55.3%,数字化研发工具的普及率达到74.7%。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向制造业加速融合渗透,特别是钢铁、汽车、装备、电子、石化等工业行业领域,融合创新、交叉创新不断深化。
“目前,企业的数字化能力还不够足,需要进一步推动和支持。”田玉龙表示,“我们将会在今年年底为不少于10万家的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促进10万家中小企业业务上云。培养一批优质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为企业提供实用管用的典型案例和方法。同时,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搭建面向中小企业发展的数字化赋能平台,结合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发挥数字化转型的作用。”
田玉龙进一步表示,工信部将继续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目标在2022年新建60万个以上5G基站,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加强面向企业厂区、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的网络覆盖。挖掘一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5G全连接工厂标杆。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基地、进园区、进产业集群,连接千行百业,赋能万企千园。
此外,工信部将通过联合金融机构,丰富数字化改造的金融产品,进一步降低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成本。同时,田玉龙强调,要加强数字化转型中的数据安全保障,将积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支持北京、上海建设数据交易所。加强行业数据安全监管,制定重要数据目录并加强保护。
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肖亚庆强调,引导企业做好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升级改造,强化节能专项监察和节能诊断服务。要加快培育绿色数据中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打造重点行业碳达峰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