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专精特新”已经成为政策热词、产业热词、投资热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近日表示,2022年计划再培育300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省区市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左右。记者梳理发现,今年,有20多个省份在两会中也都提到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计划,并且制定了具体目标。
天津庆达投资集团董事长孙太利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在发展和扶持“专精特新”企业道路上,仍存一些薄弱环节和滞后问题。他分析,“专精特新”行业门槛高,中小企业受自身研发能力弱、人才匮乏等因素制约,研发投产周期长,在技术高速更新迭代的环境下,可持续发展困难;部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尚未得到完全缓解。另外,受疫情及国外复杂环境影响,多数企业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处于产业中下游的中小企业缺乏对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塑造和掌控能力,市场竞争力不强;多数“专精特新”企业受资金能力和人才环境等因素制约,高端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人才储备受限,未来关键岗位人才断层风险日益加重等。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孙太利表示,科技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之灵魂。以数字化赋能企业创新发展,将数字技术和企业生产经营模式融合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市场占有率,有利于形成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发展格局。他认为,要着手从以下方面做好文章。
首先,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高品质资源池作用。一是建议政府部门牵头,行业协会参与,以国际视野和市场眼光,完善制定本地区或行业“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赋能方案。精准优化企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细则,加快研究制定数字化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和培育办法,精细落实解决企业数字化发展前沿问题和创新难点。二是为“专精特新”企业优化建立数字化服务资源库,培育深度服务信息化示范平台,为企业提供标准化、平台化、数智化解决方案。三是扩大建设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规模化形成“专精特新”特色产业集群,发挥行业专家、企业家集聚优势,协同互助实现企业绿色低碳、降低成本、提质增效、科学管理。
其次,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专项资金杠杆作用。一是建议持续切实落细落地数字化“专精特新”企业减税降费措施,同时为投资该类型的其他企业亦减免税费等,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二是建议加大数字化“专精特新”企业专项奖励基金支持力度,进一步落实梯度支持细则。对处于种子期、风险高、投入高的企业,充分为企业提供初创期保障性风险资本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支持。随着企业从创业期转向发展期,政府要加强组织企业家与多类型金融机构对接,增进企业与金融部门联系,促成融资项目合作。三是建议政府完善建立长期资本投资平台,投资项目不关注短期盈利,更看重长期回报。鼓励优质风险投资公司以入股的方式投资未上市数字化“专精特新”企业,所获得红利给予一定税费减免,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再次,夯实监管与专业服务力量,充分发挥正向激励作用。一是持续加大反垄断力度,以强监管为数字化“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良好生存空间。加大公平保护产权,完善物权和对企业及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形成正向产权激励机制。二是政府主管部门聘请数字化、科技创新领域专家以及专业可信数字化服务商等,帮扶企业对企业家、管理人员等加强数字化发展赋能培训,对技术研发与应用、转型服务诊断等进行实质性对接活动。三是探索校企合作数字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充足新生力量。鼓励支持高校在专业设置、师资培养、招生规模等方面向数字人才倾斜。扩大大院大所研发成果和企业技术研发需求对接,推动协同创新,促进科技创新资源流动,完善产、学、研、用多主体共赢共享合作机制。